随着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中國市場規範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和融合的程度也日益加深,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精于運營,而且還要長于規則。擁有十五年法商管理培養經驗的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商學院,是國内法商管理培養模式的開創者和推動者。為何隻有他們認為企業家、管理者更需具備獨到一面的法商智慧?他們是如何理解商業規則的重要性的?管理教學出了什麼問題?怎樣看華為中興被美國政府排斥?MBA到底在培養什麼人?網易财經專訪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商學院院長孫選中。
從黃光裕案中,孫選中認為要吸取的教訓是,企業家不能隻懂經營之道,還需要懂得講政治、懂法律、有思想,做不到這些就隻能算是個愚蠢的商人。對待職業經理人,家族企業管理者也應盡量的處理好利益平衡的問題,否則隻能給企業帶來傷害。他還認為,中國雖然有《公司法》,也經常叫公司治理,但我們的公司基本都不是按照公司治理的機制在運行的。
網易财經:對。其實您說到這兒就讓我想起,現在中國很多企業家他可能做大到一定程度就會翻船、出事,就比如當年的黃光裕,包括還有李純途,這些都出了一些問題,您是怎麼看待比如說黃光裕這個事件的呢?
孫選中:因為國美這個案例是非常典型的,從他本人來說,我覺得他的缺乏可能就沒有做到我剛才講的我們的人才特征:講政治、懂法律、有思想、善經營。他是善經營的,但是他在講政治、懂法律,有思想這方面是有欠缺的,所以他個人犯的事兒,應該說是一些愚蠢的事情,而我可以這麼說,我經常給一些我的學生講,真正在法律上,或者政治上出問題,幾乎都是愚蠢問題,所以黃光裕個人的事情絕對是犯的一種愚蠢的問題,自認為自己很聰明,很有經營智慧,他什麼都敢挑戰,所以紅線他也不在乎,但實際上今天不是那個時代了,必須要注意。
另外一個就是黃光裕除了他個人,他的這個整個國美的機構組織其實他也需要轉型,因為他原來是家族式的這種管理方式,或者這種股權結構的設置,但其實我們一看,似乎黃光裕的這種企業的發展,在中國,如果從大的方面來說,就是從傳統的經營怎麼轉變為現代的經營,從另一個概念大概就是怎麼從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轉變到現在的公司制的這種轉變,雖然他們也是上市公司,也有股權結構,但實際上他的管理的機制,可以說還是一種以家族的那種機制為主的這樣一種運作,所以他就必然出現這樣的一種問題。
那麼當然陳曉這一方呢,他代表了一種職業經理人的一種,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做法,他和他們傳統的這個可能就會有沖突,但這個沖突呢,我們也不能完全說陳曉是,他是對的,其實在某種問題上,在轉型過程當中,可能雙方有一個怎麼來合作,對接的問題,是吧。你如果這個合作對接不好,他就導緻整個企業可能在轉型過程當中面臨一個問題,從我剛才說的國美的這個傳統的經營方式,怎麼和現代的職業經理人這種方式的結合,其實雙方都要找到共同能夠結合的這個,就是能夠接受的這樣一種方式,如果這種方式你沒找到的話,他肯定就會出現這樣一種矛盾、沖突,最後這種矛盾、沖突,實際上是對整個企業帶來一種損失。
這個轉變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比如說美國,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美國出現的有些還很嚴重的,你比如說福特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在美國原來是最好的公司,但後來一個是面臨美國當時的1929年的經濟危機的出現,受外在的因素,内部的因素大家可能忽略了,是福特自己内部,也是傳統家族企業和職業化管理導緻的沖突。
所以使福特在二十年代後期開始衰落,衰落的過程也明顯的看到,就是他們是一種規範的公司運作和傳統家族企業的一種沖突,當然後來在四十年代中期有了一點改變,但是又沒徹底改變,所以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初,福特又開始衰落了,這次衰落後來暴露的核心問題,還是職業經理人管理和家族企業這種,他們的一種内鬥導緻的,到最後内鬥第二次又把福特又拉入了谷底,最後他們發現可能還得要轉變。
所以在八十年代福特就徹底轉變成按真正的公司運作,按照這一套運行機制、治理機制來進行運作了,雖然原來早先他也叫公司,他也說他有完整的這個,但是他的運行機制不是這樣一種運行機制,因為在運行機制裡面還是家族企業的力量太強。
孫選中:我就說中國的企業,不僅是家族性企業,像黃光裕類似這種家族式的企業,包括我們國有企業都面臨真正用公司治理機制來運作企業的轉變,其實我們現在很多國有企業,也是一說它是什麼公司,其實你真正去看它的運行機制的時候,它雖然表面上設立了公司治理結構,但是它的運行機制不是按照公司治理運行機制,按照《公司法》的運行機制在治理運行,它都面臨這個轉型,我就說黃光裕是個典型的代表家族企業這一種轉型的問題。
你比如說杜邦公司大家都知道,它是典型的家族企業,那它發展很好,它處理好了就是家族和職業化管理的這種運行機制,杜邦雖然它曾經是最大的家族企業,但是它比較早的在運行機制,治理結構上就完全按《公司法》的這個,相當于在公司運作過程當中它就淡化了傳統的這種家族的機制,而強化了《公司法》的治理機制,而這個問題在中國特别嚴重。
中國雖然有《公司法》,我們也經常叫公司治理,但是不是按照公司治理的機制在運行,裡面有很多人為的、主觀的,甚至是家族的,甚至是來自于外在的一些權利因素它在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