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工商時報C3版 财經新聞
過去的半年多裡,媒體曝光過很多起“超标”事件,從美膚品、童裝、大米、飲用水到藥品,很多知名品牌“中标”,牽扯到民生的,很容易引起公憤和非議,如果企業沒有給出一個坦誠、負責任的态度,就很容易站到消費者的對立面。
最近,大家熟悉的農夫山泉和同仁堂,都深陷“标準門”,農夫山泉礦泉水被北京媒體曝光質量不合格,後來更意外地宣布其桶裝水退出北京市場,老字号同仁堂被曝光朱砂超标,發布一個簡短聲明後也沒有更多聲音,毫無疑問,一紙聲明或一場發布會,不足以讓質疑結束,而這種質疑不斷加劇,會讓品牌聲譽受到很大負面影響,損失巨大。
企業需要補上的一課
為何很多知名企業頻陷“标準門”?為什麼以“符合國家标準”解釋,很多消費者不買賬?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商學院院長、知名企業管理專家孫選中接受采訪時認為:一是消費者對食品藥品有很大的不安全感,維權等法律意識也在增強,但也反映出,企業法商管理思維的缺失。
“法商管理思維有幾層含義:第一層是經營理念,應以消費者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不能做背道而馳的事情;第二層是經營行為,要守法、講規則經營和競争,不能有意或無意地‘作惡’;第三層是賺取陽光财富,不能掙違心黑心錢。“孫選中詳細解釋道。我們看到,之前三鹿等企業導緻的奶粉業危機,正是違背了這些原則,當企業出現信任和質量危機時,沒有真正經得起質疑的東西,給消費者一個合理說法,最後導緻企業破産或者敗落。
站在企業的角度,農夫山泉和同仁堂,一定覺得自己很冤,不論是國家或地方标準,還是百年傳統,都符合所謂的标準,從來沒人質疑過,是被惡意潑髒水。但孫選中教授認為:“實際上,優秀企業就該經得起質疑,因為你的品牌承載了無數消費者的信任,出現信任危機時,對抗是下策,當然這是本能反應,但更應該反思,應該詳細說明,消除消費者疑慮。做出一些負責任的承諾和行為。“
在孫選中看來,具備法商智慧的企業,當面臨質疑時,是不會認為自己被冤枉了,而會借機會完善自己,這也是中國企業與世界級優秀企業的差距。我們看到,在汽車這些成熟行業,每次汽車召回事件,企業損失都非常巨大,但它們會用負責任的實際行動,化危為機,做得越徹底,越能重新赢得消費者信任。
要向世界級标準看齊
以成熟市場來看,“符合标準”隻是一個企業參與市場化競争的基本準入條件,做不到這點,就應該被淘汰。而優秀的企業,做到“達标”還遠遠不夠,世界級優秀企業一定是做标準、建立行業規則的企業,不斷自主創新,提升行業門檻,引領競争。孫選中談道,中藥在國際上一直不被認可,這是大家理念的不同,但同仁堂這類百年老字号企業,還是應該向國際優秀企業看齊,按國際标準和規則經營,從這個角度看,在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中,法商思維就特别重要了。
過去幾十年,中國企業發展很順利,被市場和不斷獲利推着走,忽略了自身的規範,忽略了消費者,也有很多企業抱有僥幸心理,在國家标準上打打擦邊球,或者偶爾違規,覺得都不算什麼大事,實際上,社會在進步,消費者越來越精明,即便國家标準也不見得都經得起推敲,優秀企業應該有自己更高的标準。
“标準門”事件讓很多企業意識到,企業必須以消費者利益,作為獲利的根本出發點,然後,進行法商管理所倡導的守法、守規則地經營,獲得陽光下的利潤。任何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都将是市場化,而市場化強調的就是守法、規範、誠信。
如今,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很多産品都出現了問題,衣服會對皮膚造成傷害、食用油是地溝的,大米是含镉的,飲用水水源地是垃圾場,連治病救人的良藥都重金屬超标的。企業經營者應該認真反思,違背了消費者利益,“符合标準”也不是免死金牌,優秀企業應該像國家倡導的那樣,向世界看齊,做高質量産品,不做虛假宣傳,守規則競争。這才是打造世界級企業的王道。企業在今後發展中,如果能運用法商思維來指導經營,我們相信,“标準門”事件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