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濤,2001年6月畢業于武漢水利電力大學計算機專業,2012年9月進入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商學院攻讀MBA,2015年1月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自2001年7月起長期在中國銀行軟件中心負責IT系統開發和推廣工作,現擔任中國銀行軟件中心項目管理部經理一職。

2012年9月進入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後,商學院全新的課堂學習方式,讓曾濤耳目一新,無論是孫老師的市場營銷,還是王老師的管理經濟學,還是特邀外部專家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不是單純的講解,案例教學以及課堂上随時的對話和交流,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消化知識。更讓曾濤和他的同學們鬥志昂揚的是朱老師的信息系統與信息資源管理,分小組實戰,将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通過信息系統實時展現小組得分,讓他們通過課堂更加深刻的領悟了系統資源管理知識。除了課堂教育,學校還安排了諸多遊學活動,讓曾濤印象最為深刻的是2013年春天的美國訪學之旅,從波士頓,紐約,費城,到華盛頓,跟随MBA中心的老師和同學們先後拜訪參觀美國哈佛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沃頓商學院、美國佩斯大學、美國西點軍校等國際知名學府。尤其在哈佛大學由曆史上第一位同時擁有商學院和法學院終身教職的Guhan Subramanian教授為訪學團講授《商務談判》講座,教授的授課深入淺出,讓人深刻的感受到世界名校的學術氛圍。
時光荏苒,轉眼就到了畢業論文撰寫,承蒙朱曉武導師的悉心指導,在導師的點撥下,将中行的信息系統發展曆程與美國Nolan教授提出信息系統發展六階段的諾蘭模型聯系起來,結合親身參與中國銀行IT藍圖建設項目的實際經曆,并翻閱了大量中國銀行信息系統建設曆程的資料,驗證了諾蘭模型對企業特别是對銀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理論支撐作用,同時通過中國銀行這個實例,對諾蘭模型進行修正和補充。這個研究成果使得曾濤順利的通過畢業論文答辯,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兩年多的法大學習,曾濤不僅熟悉了管理、營銷、金融、财務、人力資源等多方面的工商管理知識,提高了學術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寬了視野、擁有了一批良師益友。畢業後,曾濤從原來IT開發的工作崗位轉到了管理崗位,可以将之前學到的管理知識充分運用于工作中。同時,又一次與導師合作,并在朱曉武老師的輔導下,再一次對諾蘭模型進行仔細研究,通過對中國銀行信息系統發展曆程這一實例深入分析,發現雖然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諾蘭模型一直是企業信息系統發展的重要理論依據,但随着理論的發展和實踐的不斷深入,諾蘭教授提出的信息系統發展六階段模型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面臨這種局限性,師生兩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重新對諾蘭模型進行整合,将組織冗餘引入到數字化基礎設施演化的社會-技術理論框架,将信息系統發展總結為三個過程:情境過程、行動-形成過程、轉換過程。并以中國銀行從1974年到2013年的信息系統發展曆程為例,對提出的理論模型進行驗證。通過案例研究發現:以上提出的三個過程可以描述企業信息系統發展的階段,由于組織慣性的作用,組織冗餘與諾蘭模型描述并不完全一緻,它随着信息系統發展遵循“低-高-低”的變化規律。這個發現可以解釋現有文獻中對IT生産力悖論的争論,信息系統商業價值潛藏于組織冗餘之中而造成了滞後。中國銀行的“引進-外包-自主”的信息化之路,對規模龐大、業務複雜的中國企業提供了經驗。在企業信息化實踐中,不僅要進行合理的信息系統規劃,同時要密切關注組織冗餘的變化。
經過研究,朱曉武老師和曾濤将研究成果形成論文《組織冗餘與諾蘭模型修正:中國銀行的案例研究》,并于2015年10月20日發表在《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上,曾濤在法大的MBA求學之路已經告一段落,但未來發展之路仍在繼續,相信作為一個法大人,法大的精神、法商管理的理念一定會在他的腦海裡常駐,祝曾濤在未來工作、學習和生活順利。